慢成长两个海归硕士妈妈、儿童心理咨询师,有好文、好物、好方法,一起让育儿更轻松
前几天看到一句话,“你的金钱流向哪里,你的人生就流向哪里。”
我想了想自己,哇,我最乐意流向的、一点都不心疼的,竟然是上课。最开始是想学习一些技能、探索一些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,但越到后面,我好像越没有什么明确的企图,更多是为了体验,还有一个想法是:因为,每次听,我都特别享受、好像被打开了新的世界:哦,原来你眼里的世界,和我是如此的不同。十一6天在李谜团老师开设的“解谜旅行团”课程里,我果然借由一个个心理剧、成员间的分享,去遇见了不同的故事。今天我特别想谈一谈,我在这些故事中听到的特别“高频”的一个词,一个原来会对我们自己、我们的孩子影响那么大的词儿——允许。她对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有愤怒,每次当她开始尝试表达这种隐秘的情绪的时候,她的妈妈会比她还迅速地陷入崩溃,根本招架不住;爸爸则会用非常大的沉重感来回应她。这使得小A特别愧疚,她不想伤害父母,她爱父母,但是这种难受不能见光,就会弹回给自己,明明有情绪却不能表达、明明有嘴巴却要生生逼自己变成哑巴。久而久之,她的人生出现一些困境,在很多事情上她尝试突破,却始终感觉无能为力,又对自己失望。
在心理剧里,老师和场域给了她一句话,请她对父母说出:请你为你们自己的情绪负责。当小A从怯怯地不忍开口、到重复了很多遍、终于敢把这份“为自己情绪负责”的责任还给父母后,她觉得如释重负,原来,她只是在等待一个允许:第二个故事,主角是正值青春年华、才刚刚20岁的大学生小B。我觉得她的笑容很打动我,但没想到,心理剧把她隐藏的人生故事暴露了,原来那些灿烂笑容背后,有着那么多的伤痕和阴影:
小B有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,然而家里唯一的男孩,因为经历了一场事故,不但无法承担顶梁柱的角色,还变得暴躁无比、常常为这个家制造困难。
小B的父母原本想施压给小B的姐姐,但她不愿意,于是所有的期待,都给了小B这个最小的女儿。小B最常听到父母和她说的一句话是,“你好了,你哥、我们这个家,才会好。”她觉得透不过气又难过,明明一直被忽略、被视作无关紧要,突然受起了重视,却仅仅是因为,要她,去成全别人。
每次回家,扑面而来的不是暴力、就是冷漠,有人随便一点就着,有人麻木假装什么也看不见。她说家里都这样了,我怎么能特别放松、特别开心呢?你看,家里根本没一个人开心啊!我又有什么资格!所以她也陷入了困境,她觉得自己的快乐、自由,都是不被允许的。在心理剧里,她有了一次大哭的情绪出口,说出了一直以来的秘密:其实,我每一年都想自杀!我觉得活在这个世上真的没意义!爸、妈!我想要开心!我想要快乐!是什么样的隔阂,连孩子这点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;她的父母肯定没有想要诅咒女儿不快乐,可他们一直在传递的,不就是小B一直在接收的信息吗——不允许。不允许她为自己而不是为家人而活,于是,这份习得性的无助,连带着,把青春最美好的开心和快乐,也吸走了。
当这份渴望“允许”的心被看见、也被“允许”的时候,那次久违的大哭和叙说,就是伤口愈合的开始。在学习进行到第4天,一直软弱无力蜷在墙角的她,竟然在分享时拿起本子,和我们铿锵有力地说:第三个故事里的小C,有着特别动人的美丽,乍一看,她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女王,但在心理剧里,作为主角站上去的一瞬间,她就被看穿了。剧情徐徐展开,我们慢慢发现,小C根本不想做女王,在一个“看见未来”的活动里,出现在她这儿的画面,是海边、清风、孩子、和老公。
但在现实中,她却只有工作,想爱而不敢爱,当爱来到身边时,她会本能地质疑:不,那不是给我的,我不配得到你的爱。
原来父母的确没有给过她什么爱,爸爸也是一个有着坚硬外壳的空城计、妈妈软弱无比、永远有倒不完的负能量,小C很努力靠近阳光,但一和父母联系,就感觉刚刚积蓄的那点儿阳光又被吸走了。小C说,有的,外婆很关心她,会给她买吃的、会对她很好,但她已经去世了。老师想她和外婆说些什么,小C哽咽了,就是不愿意说自己过得并不好,“我不想你担心。”因为她的脆弱,不但在父母这都不被允许,连在最爱的外婆这,也是一样。她坚持说外婆是对她很好,但她对所有的孙辈都很好,并没有特别偏爱她,因此,她担心当自己不表现得乖巧懂事、甚至还暴露软弱时,外婆就会收走她的爱。我刚刚好是被她选中,扮演了她的“爱”,一开始我真的是守护在她身边的,但一共3个“爱”,角色里又加入了爱人、外婆,小C就是不肯承认,自己是拥有、且值得拥有爱的。
经历了失去,她发现,她其实并不想要爱都离开,于是她去一个一个的挽回。她陆续请回了自己的“爱人”和另外两个“爱”,但我这个“爱”,真的不愿意回去。我在等待一个特别舒服的状态:我希望她真实地做自己,承认并允许自己脆弱。
但凡她还在武装自己、假装没事儿,我真的不想再回去、反正回去了她也看不见我、一再地试探我:一个不肯面对自己的人,当然,也看不见爱。小C一开始特别难过,但后来,当我听到她说,“我允许我自己没有这个爱,我允许这个爱暂时选择不回来。”我听得出来,她不是假装加强,而是一种“允许”状态下的释然。我对她说,“当你允许自己脆弱、当你允许自己真实,爱就会回来。”多么有趣啊,最后的出口和戏剧性的转折,竟然也来自——“允许”。在这次课上,几乎每个人、都360度无死角地给我反馈说:吉吉,你好有能量啊!你好积极啊,还有人说我像小马宝莉里的“紫悦”,给到大家很多的阳光和温暖。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这是啥意思,怎么就有能量了?我并没有刻意说什么做什么啊……后来我想了想,在我的生命里,的确得到过许多、许多的“允许”:比如我曾经耿耿于怀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会吵架、这让我很害怕,但这是A面,我还看到了B面:他们允许我“痛哭流涕”地去劝架,并会因此真的不吵了,还和我道歉。可我听过很多版本是:“去劝架?呵,我的遭遇是,反被我爸毒打了一顿。”比如我曾念念不忘我有一年期末考试搞砸了,我爸不让我看完剩下的《还珠格格》,史无前例地逼我学习,让我透不过气,觉得他不宽容我的错误。但我也想起了还有很多B面,在更重大的事情上,他们其实都是允许的。尤其是有一年,我心里压着一个秘密,特别的堵、特别的自责,快要透不过气的时候,我鼓足勇气和爸妈坦白了一个我犯下的错误,觉得很对不起他们。但爸妈一点指责都没有,只有心疼,我爸还说了这辈子他从来没说过的语言:我感受到了“允许”的力量,也因此生出了力量,它并不会带来有恃无恐、或是把这份“允许”当作理所当然、不去正视自己的错误,而是让我特别感恩,正是因为这份“允许”,我才有了面对的勇气。所以我现在常常觉得,站在妈妈的角色上,是的,在某一个层面,我们是要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、给孩子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。但在我遇见的许许多多的故事里,不管你是高学历、还是低学历,无关父母曾经给你准备了学区房、还是没有,伤痕都会产生。不管你是有抗挫力、还是没有;你是情商高、还是情商低,都一样会在一些问题上绕不出来,困境重重。所以我在想,我们可能需要给到孩子的是,一些更内核的支持,比如,允许。
允许孩子不按常理出牌。
允许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待。
允许孩子犯错误、走“弯”路。
允许孩子暴露不完美、无力、脆弱。
允许孩子去表达愤怒、表达喜悦。
允许孩子暂时找不到一些的答案。
……
这不代表着我们放弃了孩子、不给他们指引、就看着他们跌跌撞撞地受伤;这份允许,代表着我们尽自己所能去爱,却对它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,不那么执着。我最不想看到的,是孩子明明被B面深深缠绕困扰,却始终在父母扮演着A面。所以,我们再努力,也还是会有意无意间给到孩子伤害;哪怕表面其乐融融,被孩子隐藏了起来的,但看不见,不等于不存在。
所以我特别想邀请你,允许孩子做自己、也允许我们自己做自己,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、并且习得了上一代、上几代的一些固有方式,哪怕一直在学习的路上,也一定会有为人父母的局限和失败。没关系的,慢慢来,有时候,也可以“允许”自己“不允许”:
最近写作时,好像越来越有“送礼”的心情,送出我的礼物和祝福,不论是文字、课程、还是好物,然而送到什么程度、大家愿不愿意收,我也都是“允许”的,我们都自在的,才是最好的:)1、10月26、27日我会在深圳开设阿德勒父母游戏力课程,用轻松好玩的方式,让父母get改善亲子关系的一把金钥匙,同时学习到这些游戏背后深厚的心理学知识、拥有把一切互动变为游戏的视角和能力,并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寻、治愈我们自己内心丢失的孩童:)3、今天中午会下架的除螨贴,这份礼物的意义在于,尽管我们肉眼可能看不到螨虫,但如果你有介意这个问题,它能带来心安和自在:)你好,我是吉吉